3
2
1
专题讲座
【复旦EMBA︱干货】王雷泉: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
添加时间:2015/9/1 16:45:40 来源:复旦研修网编 点击数:

 

【复旦EMBA︱干货】王雷泉: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
复旦大学EMBA项目
王雷泉
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、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。
2015年8月22日,王雷泉教授做客由沃尔沃汽车赞助的复旦EMBA首届人文盛典,并发表主题演讲。本文根据演讲速记稿整理,未经本人审阅。
 
记得曾经有一位台湾的朋友说,人生有四大快事:少从名师游学,长与美人定情,壮与英雄定鼎,老与方外论交。这个“与方外论交”还是早一点比较好。我今天的主题是从一句佛语开始:“直向那边会了,却来这边行履。”“那边会了”的“那边”是哪里?这就是我们宗教哲学要追求的境界:到“那边”探求到真理之后,我们还要依然生活在这个不太如意的滚滚红尘,然后我们在这个红尘世界里面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。
 
我一共分四个方面来讲,第一个方面“会什么道,做么生会?”,第二个方面“通达实相:直向那边会了”,第三个方面“不离世间:却来这边行履”,最后一个方面“生命目标:得自由分”。这里的标题全部都是禅师的话,谈佛学,说千道万,就是为了争得自由。
 
宗教可以弥补法律和道德的不足
 
当今中国我们需要什么呢?前几年赵本山和徒弟有一个小品叫《不差钱》,当今中国真的是不差钱,我们差什么呢?缺德,这是一个缺德无道的社会。所以当今中国我们需要的是道,这个道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谈:一个是我们这个世俗社会的法律和道德,君子爱财,必须取之有道,就算小偷、强盗也得讲行规。这个行规还是世间的道,世间的道最深层的根源,那就是超越世俗层面的宗教。所以道有两个层面,宗教要探求的道,比法律、道德更为深远。
 
国父中山先生有云,宗教可以弥补法律和道德的不足。因为法网恢恢,疏而有漏,有时候把小鱼打上来了,把鲨鱼、鲸鱼放走了,还好我们有一道天网,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,当今我们需要的是一张天网。
 
我的题目是“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”,这个境界是跟我们的心眼相对的,我们有什么样的心,就会有什么样的眼界。所以在这点上,我们要谦虚地承认自己都是缺心眼,因为跟佛相比,我们基本上都是缺心眼,学佛就是要从缺心眼的状态到有心眼的状态,从小心眼的状态到大心眼的状态,就是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。
 
《法华经》被称为“经中之王”,《法华经》的核心篇章是第二篇,里面有句名言——佛教存在于世界上本体论的意义,也就是佛与诸佛,为大事因缘。什么叫佛呢?诸佛就是三世十方诸佛,因为存在着无限的佛,这么多佛不辞劳苦地出现在我们世界上,所为何来?就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,让众生达到佛一样的高度,开佛知见,所以佛教出现在世界上的根本理由,所谓的“大事因缘”,就是要我们从井底之蛙、鼠目寸光的肉眼上升到法眼、佛眼。
 
 
 
佛教必须契合真理
 
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佛教,有根源性的叫做“证法”,传播性的叫做“教法”。我们现在看到的金碧辉煌的佛殿,各种各样的佛事活动,佛教的艺术表现方式,都属于教法。证法就是佛所悟到的真理。这个真理既跟他们禅修的方法相关,更主要来自于释迦牟尼的批判精神,包括三大批判:第一是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批判,如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批判;第二来自于思想批判;最后,把不合理的社会和错误思想归结到对人心的批判。这就是证法。
 
证法就是真理,所以佛教必须要契合真理,当这个真理是不变的,不变的真理意味着佛法在人世间的传播是可变的,这叫契机,机就是众生的根契。佛所悟到的真理是统一的、圆满的、一味的,但是佛教在世界上的传播是多样化的、可变的,它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,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。这样在根本的原理、根本的真理和现实的发展当中就会产生一种张力,它会产生变异乃至异化。所以异化是一种常态,没什么了不起。佛教里出现一些花和尚,这很正常,理和机之间会产生张力,这就是我们世俗社会的常态,因为佛教是在世俗社会中发展的,当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,它要提升这个社会,要改变这个社会,但是往往被这个对象所改变,所以你要度化众生,反而被众生所度化掉,这就是佛教史上的悖论,必然会产生对异化现象的救治。
 
如果真想对佛教有所理解的话,我推荐两本书,一本是已故佛教协会会长的《佛教常识答问》,第二本是号称为佛教界的圣保罗、改革大师太虚的《中国佛学》,这两本书都是比较权威的。“契理”的“理”,太虚大师在《中国佛学》的讲演录里面,就提出了“证法”,就是佛所悟道的那个法,那个真理就是实相,最真实的相状,最真实的道理,叫诸法实相。诸法就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原理,你要把握住这个根本原理,就一定要打开佛的知见,使我们的认识水平达到佛一样的高度。用佛的知见去把握诸法实相,这个就是佛的内证境界。
 
佛教史上,我们在中国汉传地区就有八大宗派,今天最主流的就是禅宗。禅宗称自己的智慧一无所得,超越了语言文字,这个就要消除思维上、语言上的分别,这个分别就叫做“二法”。要消除思量层面的二法,也就是说我们凡夫俗子的思维模式就处在“二”的状态,佛学就要努力做到不“二”,所以我们到庙里去叫做“入不二门”。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,大家争论不休,后来慧能大师听不下去了,既不是风动,也不是幡动,是你们自己的分别心在动,分别心者“二”也。
 
 
 
修行就是驱除云雾见太阳
 
现在我们要通达实相,须向那边会了,超越“二”的状态。按照太虚大师的说法,佛教所谓证道的根本原理,佛的知见,诸法实相,还有佛的自证法界,这个都是根本。这个根本在于,从我们主观认识的知见要做到心量广大,才能遍周法界,心不能停驻在任何的事物和概念上,才能真正的通达真理,所以心不住法,道即流通。
 
要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真理,首先要使我们的认识能力保持统一,要从我们原来破碎的、分别的、二的状态进入到统一的状态。所以六祖讲“自性”,强调在我们日常的人心中就具有觉悟的本性,“自性”也叫做清净心、本心。但是很不幸,我们生命本质的东西恰恰处在妄心的包围中,妄心就是烦恼心。按照大乘的说法,心的活动一共有51种状态,即51种心所有法,其中烦恼心的所有法有26种,占我们心理活动的51%。所以生命如果是一个公司的话,烦恼毫无疑问就是生命的董事长,我们现在就被“烦董”、“恼总”领导着。禅宗就是直接告诉我们,我们生命的本质是跟佛一样的,都有觉悟的本性,但是这个觉悟的本性被烦恼包围住了,就像太阳被乌云包围住一样,修行就是驱除云雾见太阳。
 
佛的知见,要把握的诸法实相就是我们要把握到的客观真理。六祖偏重于主观方面,但是后来禅宗渐渐地发展到了真理这个层面,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的真理就超越了语言,超越了思维,这叫不可说。所以,悟到的真理没法说,当你说出来唤作无名大道,它早就属于语言,而任何语言都是有限的,语言永远是单薄的、抽象的,而你所认识到的真理是具体的、丰富的,那不是任何干巴巴的语言所能涵盖的,所以这里随着对真理的探索,禅宗越来越用一种不可说的方式,来指代超越语言文字的真理。
 
这里有一张瀑布结冰图,瀑布都能结冰,就象征着我们众生的烦恼有多么的深厚,我们现在都处在结冰状态,但是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冰和水在体上是统一的,我们凡夫就是结了冰的瀑布,而佛就是春暖花开的流水,冰和水本来就是一体的。通达实相,超越凡圣之别,我们才能真正的获得自由,这才是禅所指向的生命目标。
 
活在当下,平常心是道
 
这里我引了两段经文,《阿含经》和《大般若经》。你悟也罢,没有悟也罢,佛经就在那里;佛出现也罢,佛没有出现也罢,佛就在那里。佛的伟大就在于认识到这个哲理,所以佛教告诉我们,任何佛经都是帮助我们走向真理的渡船,你上了岸以后,就可以把佛教这个船放下。任何佛经、任何理论体系都是指向终极真理的手指,你看到了真理之后,就可以把手指放下。更进一步,这个此岸与彼岸也打通,世间与出世间彻底打通,再落实到平常心是道。什么叫活在当下?当我们掌握了真理之后,我们就可以活在当下,当我们掌握了真理之后,仍旧生活在这个痛苦的罪恶的滚滚红尘,我们仍然要在这个世间行履。
 
六祖讲过,佛教是为众生而存在的,如果没有众生就不需要佛教。佛经不是念给佛听的,佛不需要,欲求见佛,但识众生。这段话我引的是钱穆的,当时台湾有一场大讨论,钱穆在这个文章里面就讲到了,《坛经》里讲的主要就是两件事,一个是人性,一个是人世,不能离开人性和人世。南泉临终的时候弟子问他到那里去,他说到山下作一头水牛。弟子问他死后到哪里去,他说我死后下地狱,我不下地狱,谁下去救你们呢?所以我们继续留在这个滚滚红尘,与广大众生在一起,士农工商都是我们修道的道场。
 
 
 
禅的终极目标是心灵的自由
 
最后,禅所要指向的目标是什么?得自由,得心灵的自由。我们看看禅宗的四祖道信去找他的老师,愿和尚慈悲,给我一个解脱的法门,谁把你捆绑住了?既如此,为什么还要求解脱?所以道信大悟,束缚是我们自己造成的。禅的目标就是要通达生命和世界的实相,就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获得自由。铃木大作在《禅宗与精神分析》中指出了禅的本意,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,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。谁奴役?奴役是我们自己造成的。
 
我们有什么样的眼光,就具有什么样的相状,其实都不是实相,但是都反映了实相的一个侧面。这就说明我们凡夫俗子的认识特点就处于二的状态,我们要从二的状态进入到不二的实相,才能得到自由,所以要得理才能心安。“高高山顶立,深深海底行”,禅宗的智慧告诉我们,我们跟佛虽然都是一致的,但是我们现在处在结冰状态,而佛通达无碍,他已经认识真理,获得了完全的自由,我们现在被我们的烦恼所板结,结成了冰,所以要高高山顶立,获得智慧,深深海底行,依然生活在世界。灵机禅师有一句名言,达摩祖师到东方来,就是要做一个不受人欺的大丈夫,我们基本上处于欺人、自欺和被人欺的状态,我们要力图要超越,要用无念法门展开修行,就是余一切法,不取不舍也不拦阻,但是这一点很难,常在河边走,就是不湿鞋,那才是自由。
 
最后,什么是禅宗的顿悟法门?就是把我们这个苦难的凡夫的世界跟佛所觉悟的世界彻底打成一片,就是开佛知见,把握实相,进入佛的自证法界。我们现在从“高高山顶立,深深海底行”每一步的所作所为,统统都是实现我们心灵的解放,走向觉悟的家园。
复旦大学金融总裁班|EMBA研修班|复旦工商管理MBA班|房地产总裁培训班|复旦大学总裁班常年招生
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E-mail:fudan.mba@163.com 招生热线:021-33511084
统计代码